从小田原车站出发,乘JR到根川府站下,出站坐预约的送迎巴士就能直达江之浦测候所(以下简称测候所)。
测候所入口在山上,面朝大海。入口有一扇带日式家纹门帘的装饰院门(下图)。看入园介绍,这扇门最初是镰仓明月院的,是华丽与清冷审美共存的室町时代的遗物,几百年来曾辗转多处,最后由东京根津美术馆赠送给了测候所。
整座测候所是开放性庭园,依山傍水。已完成的最重要建筑,是测候所的创始人日本国际级艺术家杉本博司策划的冬至、夏至“光之遥拜”长廊。
这两座长廊及周边的茶室,能剧舞台,枯山水等组合成恢弘的造园叙事,颠覆传统日式庭园小而美的印象,以当代建筑设计语言与内在精神融合的属性被世界瞩目,也像是始终关注人类命运的杉本博司的一个实验场。
小田原地域的自然历史风景
杉本博司多次被海内外媒体问到,为什么花费十年最后选址在小田原建测候所?
展开剩余87%他的回答是:“测候所背靠箱根外轮山,面朝相模湾,那里有保存得很好的珍贵的长久的自然遗产。”
“还因为我在许多地方都蒙受小田原的恩惠。很小的时候全家人常去伊豆旅行,回程乘旧东海道线,从热海开往小田原,总是会在经过两条深长漆黑的隧道后,突然看见醒目锐利的海的水平线,这个景色意味极深。这一刻也是让我意识到‘我存在’的开始。测候所里我们最早完成的项目就是一条类似的通道。”
这条类似通道就是我们压轴参观的地下冬至“光之遥拜”长廊。
暗黑的70米地下通道,只有中庭天窗滴下微光,照亮苔锈斑驳的古井窖,灰漆色中有飞过的海鸟。冬至日这一天,参观者能在被精心计算过角度的入口,找到太阳神手指下璀璨光影的涂鸦。
通道尽头,是杉本博司少年旅行时看过的同一片大海。(下图)
现在的小田原,如果从东京乘东海道新干线,半个小时就能到。我去的期间,刚巧遇上小田原美术馆(上图)浮世绘大展。江户名家歌川广重有幅名作《东海道五十三次》,画的是东京到京都这条线上的53个驿站。小田原是其中一个驿站,拥海背山环境秀雅,地理位置四通八达,是去箱根汤河原温泉街的必经之路。美浓纸改制的浮世绘复刻本,用流利而雅致的笔锋,勾画出跋涉的路,峻险的高山,浩荡的大海,赏花眺月的富人和讨生活的底层人群像,把小田原一点点从时间里拆封了出来。
南町小田原文学馆里展出的照片灯箱、小说手稿和诗章,一同展示了小田原相模湾的四季海景,有着传统和歌意境的山水,熏养了三好达治、井上康文、北原白秋、北原武夫、牧野信一等大批当地诗人作家。日本阴翳美学之父、小说家谷崎润一郎也因此在这里居住创作长达十年。
杉本博司接受采访时说过,他喜欢做“假设”——他假设,“当年最后赢得战争的德川家族选择了北条氏掌控的大本营小田原作为首都,而没有选东京,这里的今天会是怎么样呢?”
“这里会变成东京、纽约曼哈顿那样,这里会是遍地高楼,小田原失去了成为首都的机会之后,反而保存下了自然遗产。我很感谢德川家康的选择,否则我最初记忆的海也不存在了。也就不会有今天的测候所。”
曾不可一世掌控整个关东地区100年的北条氏家族早就灰飞烟灭,唯有相模湾的海一如从前,生生不息。
重返人类最初意识的现场
夏至“光之遥拜”长廊位置在冬至长廊上面,面海。
它也是一间画廊,墙上挂着杉本博司的“海景”摄影——世界各地的海,百年的海,千年的海。
杉本博司在摄影、设计、艺术装置多个领域都创造了独一无二的风格。从“海景”系列开始,他总在溯源时间,于时间之河中捕捞人类的精神意识萌芽的场景。
时间的概念非常抽象,观点形形色色。以日本禅为思考起点的话,禅僧会强调时间只有过去、未来、现在三种。
杉本博司溯源的是人类的过去。在自传《直到长出青苔》一书里他说,他自己曾是那种会思考“人最早的自我意识是从哪里来”的烦恼少年。
烦恼少年在年近八十的时候,终于建了这个节气测候所,来安放他一生关心人类命运的宇宙观。他认为艺术是每个时代表达人类精神意识最先锋的一个载体。艺术最初帮助了宗教展现了上帝的形象,也帮助过王权建立权威。现在站在时代巨变的节点,他也在思考艺术还能表现别的什么?
自然节气代表着神秘宇宙运行的某种节奏。冬至日,每年公历12月21日左右。当天太阳的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附近,阳光以特定的角度照射地球。冬至日,作为轮回与再生的节点,至今世界各地古文明标志建筑如埃及金字塔、波斯尼亚金字塔内部通道都会出现特殊的光影图案。金字塔也因此被看作古代宗教建筑,代表着古代人类对天体宇宙神秘运行秩序的致敬。
杉本博司认为人类的文明最初萌芽是在大自然中得到灵感的,是在天空投射于地面的光线中确认人自身的。他想借助艺术重现人类最初意识发芽的现场,我们隐约觉察到他想在人类未来发展路上留下自己的线索,这种探索正是冬至、夏至“光之遥拜”长廊及测候所的精神性所在。
古之熏的营造手法
除了两座重要长廊,测候所地面枯山水的主角之一——石头,也都有自己的故事。许多石头是杉本博司几十年来的收集:有从飞鸟时代、平安时代、室町时代而来,有的是皇室庭园遗物,也有近代艺术家文学家茶人的私藏,有的就是附近采石场的普通石头,不分阶层、不分年代,聚集在此。对散落的自然和历史古物的收集习惯,来源于年轻时在纽约求学创作的古董商生涯——杉本博司最初在美国靠艺术家基金奖维持创作,奖学金创作人身份结束之后,为维持生计,他接手了太太的古董买手生意,开始了艺术家+日本古董市集买手商人的双面生活。
他把古董称为他创作的老师。他把十多年日本古代美术的熏陶称为古之熏,死之熏。
测候所就是古之熏,时间的收藏者。处处都是承载经历和岁月的古物,千年的屋久杉桌面,千年的脚底基石(下图),几千岁的木化石树椅子,广岛原爆留存残塔……
一切古物沉默不语。一切古物又被重新唤醒活用。
杉本博司说过,测候所造园是以平安时代的《作庭记》为督导,新建筑建造手法也以复苏各时代旧技法为目标,因此这里也可以看作保留日本历史建筑技艺的户外博物馆。
能剧舞台光学玻璃的设计
二十多年前在直岛旅行时看过杉本博司的改建神社的项目。那个神社分地上神社本体和地下石室两部分,他用了透光盈润的光学玻璃做了楼梯连接,一眼千年的记忆。据说玻璃设计灵感来于日本古坟时代陪葬的碧玉、铜镜。著名历史学家家永三郎对镜子有这样的解读:人们钟爱铜镜,因为它可以反射光,更因为它象征他们信仰的太阳神。
这次他延续运用擅长的玻璃材质,把它们铺在仿清水寺悬造结构的能剧舞台地板上(下图)。
那天天色渐晚,落日的金光洒向海面和海边的露天剧场,在玻璃地板强反射光中的舞台已如漂浮的往日之舟(下图)。此时空无一人,舞台上天地间,我看到了戴着人、鬼、神假面具的能剧演员;在祭拜太阳神,也在劳动中跳舞庆祝的人们。
参观结束回到迎宾茶室,回想日本旅行看过的各种日本庭园。他们大都是日本侘寂美学和自然观的呈现,在讲“人如何去安度一生”和一期一会的禅宗思想,而眼前的测候所,连接海,时间,古物,天地,像是创作者为巨变的时代留下了与自然共生的愿景,以及“人类的一生又该怎样安度”的提问。
发布于:上海市嘉汇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